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社群網站的興起對民主的影響

今天看了在美國的中文電視台影片討論美國選舉,其中幾個點我覺得很有趣,在台灣也有這個現象。首先他們提到中共最近沒動作是否在期待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能大獲全勝,其次是他們認為中共有個「信息源偏差」的問題。中共的信息源始終來自於他喜歡的一方,這一方也就是支持中共的一群人,導致始終認為反對方只是一小撮人,而不願意請聽另一角度的聲音,正因為如此,錯估了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2016年至今為何社會氛圍縱使把川普罵得沸沸揚揚,選舉的結果卻一直跌破大家的眼鏡呢?他總結兩種現象「媒體邊緣化」和「菁英邊緣化」。首先媒體是可被操縱的,當媒體傾向其中一個風向時,媒體的專業開始偏差,無法做出公正的報導,當媒體不再公正,觀眾自然不再信賴媒體。加上社群網站的普遍後,大家不再相信單一的信息來源。社群網站有同溫層效應,只會聽到跟你有共同理念的論述,所以在社群網站上面打廣告效果不大,在上面安插間諜也沒效,加上社群網站為平行發聲,很難由其中幾位言論主導人來引領風向。在過往幾年掌控媒體確實有效,但這幾年幾乎無效,所以要分析社會風向,連專業民調單位都做不到了。

其次是「菁英邊緣化」,連菁英被邊緣化也要拜社群網站所賜。過去菁英可以上媒體當名嘴,可以出書寫專欄,但菁英論述未必能代表整體社會風氣。許多的中產階級、工人階級未必和這些菁英站在同一個立場,菁英也不能體會社會中低階層的感受,過去這些中低階層沒有發聲機會,拜社群網站所賜,中低階層也能自由發聲,此時社會菁英的角色就越來越不重要了。過去有一種說法就是類似共產黨及新加坡的「菁英領導」的論述,但未來所謂的「菁英」可能也需要被普羅大眾充份授權才有辦法「領導」。



聽到這裡,大家開始聯想到台灣的選舉了嗎?我一直很好奇,某個入口網站的新聞風向,這幾年來非常偏頗,專欄一堆,批評的聲音震耳如雷,但另一方的辯論卻靜悄悄。這代表全民都請向批評方嗎?

再過一個月美、台的期中選舉都到了。有人想一起打個賭嗎?看看這次會不會眼鏡碎滿地?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設計改變社會展